油漆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1.流挂
流挂是指垂直面上部分油漆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流淌,漆膜厚薄不匀或珠滴或挂幕下垂状态。
原因: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漆膜干燥太快或太慢而出现流注;漆料中含重质颜料过多导致涂漆附着力差;稀释剂挥发太快或太慢进而影响漆膜干燥速度;油漆物面不平整或有油或水等造成漆膜下垂。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和配套的稀释剂;物面处理要干净平整且表面无油污水分;操作人员应有熟练的技术以保证涂刷质量。
2.疙瘩
疙瘩是指油漆涂在物面上漆膜不光滑,手摸有粗粒突出感。
原因:物理清理不干净有砂粒等混入漆中;施工环境不清洁导致灰尘杂物混入油刷中转而混在漆料中;油漆过箩不细致本身不干净;调配油漆时漆内气泡未散开,尤其是天气冷时,气泡更不易散开。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过箩要细致,调合要均匀,无气泡后再用;物面要清理干净;施工环境应无灰尘杂物等。
3.咬底
咬底是指涂刷面漆时将刷好的底漆咬起来。
原因:底漆未干透不牢固;面漆间隔过短涂刷太早;底漆与面漆不配套导致底漆膜承受不了面漆强溶剂的作用,被咬起溶解。
防治:选用配套的油漆材料;底漆膜干燥后再涂面漆。
4.露底
露底是指漆膜厚度在正常情况下部分或棱角处露出底色。
原因:材料配合不匀密度大的下沉稀释剂较多且未调匀;操作技术不熟练涂刷不均匀特别是棱角处轻刷或漏刷。
防治:油漆调合均匀后再进行涂刷且涂刷时力求均匀不漏刷。
5.慢干
慢干是指油漆涂刷后,超过干燥规定时间漆膜表面仍有粘手指感觉。
原因:漆膜涂刷太厚,漆膜表面干燥而里面长期不干;底漆未干透就涂刷面漆造成漆膜柔软不干结;催干剂使用过多造成漆膜干燥时间过长;物面不干净;有蜡质、盐分、油脂等杂质混入漆
膜中;漆料中含有不干性油。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调配后不得随意再添加催干剂;物面要清理干净;使用合适的漆刷,漆膜不得一次涂刷太厚且要等底漆干透后再涂刷面漆。
6.倒光
倒光是指漆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泽或有一层白雾状物凝聚在漆膜上(有时呈蓝色光彩)。
原因:物面不平整或物面吸油不一致而失去光泽;底漆未干透又涂面漆导致面漆中的强力溶剂使底漆回软而失去光泽;油漆未干前受到烟熏或水蒸气凝结在漆膜中;室内外温差较大导致油漆干后也容易失去光泽。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且不得随意意加入稀释剂;前遍油漆干透后才能涂刷后遍油漆;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在潮湿或烟雾大的情况下不宜涂刷油漆;物面要处理平整无粗糙的腻子疤。
7.皱纹
皱纹是指漆膜干燥后表面不光滑不光亮且表面收缩形成很多弯曲的棱脊。
原因:油漆质量不好且溶剂挥发太快或催于剂过多或油漆调配不匀;漆膜涂刷厚度不均匀;温度过高或日光曝晒。
防治:选用优质油漆不得任意加催干剂;避免在烈日高温条件下涂刷;选用刷毛较硬的漆刷涂漆。
8.起泡
起泡是指漆膜干透后,漆膜表面有气泡鼓起。
原因:油漆涂刷太厚漆膜表面已干燥而溶剂来不及挥发;环境温度太高或日光曝晒;底漆未干透又涂上面漆导致底漆干结产生气体将漆膜顶起;木材含水率较大,有的木材含松香及挥发油,受热蒸发产生气体将漆膜顶起。
防治:木材要干燥且松节囊或节疤处要点虫胶清漆封闭;涂漆不宜太厚且要分层多次进行。
9.咬色
咬色是指面漆成膜后底漆颜色透到面漆上,造成色泽不一致现象。
原因:物面上有油污;底漆未充分完全干燥或底漆调的太稀底漆膜不牢固;面漆中的稀释剂溶解力强使底漆颜色泛出。
防治:物面要清理干净;松木的节疤脂囊必须点虫胶清漆封闭;面漆应与底漆配套使用并在底漆干透后涂刷面漆。
10.木纹浑浊
木纹浑浊是指清漆涂于木材面,木纹不透亮色泽有深有浅。
原因:油漆存放时间较长颜料沉淀上部浅下部深;木材质地不同着色不均匀;操作技术不熟练重刷处色深。
防治:用重颜料配制的油色,使用时要经常搅拌,避免比重大的颜料沉淀导致色泽不匀;如发现木材色泽不匀应对深色木材表面进行漂白,浅色部分进行染色;涂漆操作要迅速准确,并选用合适的漆刷进行涂刷。
11.发笑(收缩)
发笑是指漆膜形成后面上有部分收缩成锯齿、圆珠、针孔等形状,面漆可见底漆且底漆可见物面。
原因:底漆中掺加不干性稀释剂物面上沾有油污或刷后受烟熏。
防治:涂刷时发生收缩应停刷用汽油或松香水擦净物面后用布包石灰粉拍擦物面再清扫干净,或刷一遍虫胶清漆封闭。
------------------------------------
欢迎联系我们2024澳门原料网24小时咨询热线:(戴经理)18661107130 / 13182801100座机:0519-85555072